我国在4000多年前就运用杂质少的粘土,烧成陶器,并已能铸造青铜器。东汉时期(公元25~220)已用粘土质耐火材料做烧瓷器的窑材和匣钵。20世纪初,耐火材料向高纯、高细密和超高温制品方向开展,同时开展了彻底不需烧成、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高耐火纤维(用于1600℃以上的工业窑炉)。前者如氧化铝质耐火混凝土,常用于大型化工厂合成氨出产装置的二段转化炉内壁,作用良好。50年代以来,原子能技能、空间技能、新能源开发技能等的迅速开展,要求运用耐高温、抗腐蚀、耐热震、耐冲刷等具有归纳性能的特种耐火材料,例如熔点高于2000℃的氧化物、难熔化合物和高温复合耐火材料等。
古代、中世纪、文艺复兴年代的耐火材料,工业革命前后高炉、焦炉、热风炉用耐火材料,近代后期新式耐火材料及其制造工艺,现代耐火材料制造技能及首要技能进步,以及对未来耐火材料开展的展望,耐火材料与高温技能相伴呈现,大致起源于青铜器年代中期。我国东汉时期已用粘土质耐火材料做烧瓷器的窑材和匣钵。20世纪初,耐火材料向高纯、高细密和超高温制品方向开展,同时呈现了彻底不需烧成、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纤维。现代,随着原子能技能、空间技能、新能源技能的开展,具有耐高温、抗腐蚀、抗热振、耐
耐火材料
冲刷等归纳能的耐火材料得到了应用。在我国有许多工厂出产耐火材料产品。我国有丰富的资源,也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,各大外国投资商也来到国内一展身手,展露头角。在我国的东北部,是耐火材料供货商极端丰茂的区域,导致其他国外投资商对其的出口低价格产生了质疑,从而在2003年由欧盟提出对我国耐火材料新产品的反倾销,约束了产品对欧盟的出口。2006年我国为保护原材料资源的大量丢失,对部分职业进行了减免出品退税,以此极大地约束产品的出口。但这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一些国外的品牌出售,因为它们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出售出产经验,并极大地占有了市场,也创立了它们在各大洲的品牌效应。
1、进步资源归纳利用水平和保障才能。
到2015年,高端耐火材料基本自给,菱镁矿石资源归纳利用率不低于90%,耐火粘土矿石资源归纳利用率不低于80%。到2020年,两种矿石资源归纳利用率别离高于95%和90%。
2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。
到2015年,首要耗能设备能效水平到达一级,首要产品的归纳能耗比2010年下降20%以上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别离下降8%和10%以上,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不低于50%。到2020年,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高于75%。
3、进步工业集中度。
到2015年,构成2~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,创立若干个新式工业化工业示范基地,前10家企业工业集中度到达25%。到2020年,前10家企业工业集中度进步到45%。
耐火材料的作业性包含稠度、塌落度、活动度、可塑性、粘结性、回弹性、凝结性、硬化性等。
本文由山东瑞祥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整理提供